页面

2007年3月9日

验证一下 豆瓣blog

第一次见到这种验证方式,很巧妙的把其他网站的服务资源整合了,好像变成了豆瓣自己的一部份,本质上应该跟Yaplet这类聚合讨论一样,很有前途的方式。

最近麦田的这篇文章引起很大反响,看了之后我只能说作者对待流量这个东西太入迷了(这是社区类网站的通病),流量决不是网站价值的衡量标准,甚至它的重要性在互联网服务越来越趋于整合的今天已经开始下降。谁都知道,上豆瓣的人主要是为了什么?只是是“我想看一本书(电影/音乐),或者我想买一本书(电影/音乐),我就会去豆瓣上看一看别人对他的评价怎样”。先不说阿北出来辟谣豆瓣的流量是不是主要来自“小组”,就算是又怎样,可以说小组里的流量价值根本不能和豆瓣的核心服务流量相比,(至少先除个5再比)。豆瓣的价值不是那些什么社区什么论坛能相提并论的。人追求美,追求艺术的欲望是永无止境的,这就是douban吸引流量的渠道。有人说三四十万的核心用户根本成不了气候,但是,只是那三四十万的人,就能让我每次想看什么电影,想买什么书,都必然会去douban看一下,逛一逛,并且真心的信任他们对这部作品的评分。这还不够吗,这是多么巨大的依赖关系。

豆瓣从来就不缺流量,也不需要关心什么流量,互联网已经进入了2.0时代,那些老资格的社区还在用以前的标准评判网站的价值,最终它们会被新的价值观抛弃。
“扎堆、闲聊”,说起来好像很光荣的样子,这就是这些互联网企业最终的野心吗?最让人痛心的其实是广大网民,被这些社区,论坛养的满嘴都是油,失去的是对互联网核心价值的获取,互联网本质上是用来提高人们的通讯效率,提高获取有用的资讯,分享咨询的效率,从而更好的工作,学习,进步,体验生活。而不是整天扎在人堆里叽叽喳喳争论着同一个事情。如果说只是为了打发时间,或者说是娱乐,还不如买个NDSL。

作为中国web2.0的旗帜,douban承载着太多人的祝福与关爱;我相信,阿北的数据库里那些影评、书评,才是douban的核心价值,才是量价比最高的数据,岂是随便什么论坛里的聊天记录可比。

doubanclaime2d101e891a543f0

没有评论:

发表评论